天空没有痕迹,鸟儿早已飞过。
对很多人来说,糟糕的2022已经过去,2023依然充满了迷茫,或者还有焦灼,还有不知所措。但对时间来说,一切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糟糕,也没有我们所期盼的那样美好!一切,刚刚启程!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对于时间来说,无非是左手还是右手,每一年的每一天,我们还不都是一样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脚步踏在阳光上,不紧也不慢,不远也不近,追赶梦想。
对于2023,我有三个关键词。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023年的春天已经来临,我们所期盼的,不仅仅是烟花三月的江南,抑或料峭寒风的塞北,不仅仅是扛鼎奔跑的中流砥柱,抑或步履蹒跚的贩夫走卒,我们都需要的是信心。
我们的焦灼,我们的迷茫,大都来自于不确定性:
不确定新冠疫情的反复性,不确定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不确定国内外环境的安全性,等等,不一而足。之所以引用卢钺的诗来开篇,就是希望能用辩证的思维来看我们努力开启的2023。
太多的时候,我们习惯了确定性,习惯了惯性发展,习惯了按部就班,习惯了高收入、高增长、高回报。
于是乎,我们充满了自信:我们敢于把宝押在股市上,敢于把钱投入到高风险高回报的不确定性上,包括虚拟的、概念的,还有投机的、坑蒙拐骗的。2022年,我们见识了太多的不确定下的哀嚎——尽管这种哀嚎大都被冠以投资的名义。
岁末年初的时候,我们应该一边深刻反省吾身,一边积极谋划未来。在对一份民营企业的调研中显示,62.33%的企业家表达了对于未来投资发展缺乏信心,这种缺乏的信心一方面表现为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一方面表现为对发展动能的弱化。
要看到国家有序通关后全球市场的期盼:世界各国期待中国游客;卡塔尔世界杯中的中国新能源客车等众多产品表现亮眼;宁德时代与福特汽车逆势合作,以推动提高电动汽车使用率;春运繁忙景象再现,全国经济热潮开始涌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逐步修复,国际贸易畅通发展;……
信心来自于我们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勇气和魄力,来自于我们共克时艰砥砺前行的底气和动力,从常态化核酸检测到包飞机奔赴欧美市场找订单,从全民康“阳”到逐步恢复,我们共同熬过了最难熬的时光。
从守住企业之“本”到激发创新之“魂”,从第一代企业家的敦敦寄语到新生代企业家的豪气干云,我们既要满怀信心,更要认清现实:我们的商业生态还需要持续改善,我们的经济韧性还有待强化,我们的创新动能还缺乏马力,我们的人才,我们的宽容,我们的努力改善的一切,都在等待不确定性中检验我们坚守和奔跑的力量。
信心来自于对未来方向的预判,我们的信心,需要政策制定方的定力和坚持,需要我们对前进方向的精准预判。
雷军说,经过漫长的挫折和煎熬,你要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著名经济学家滕泰在他的呼吁中,为2023的中国经济复苏开出“新供给促进新消费”的专家方案。滕泰是新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理论研究者。
刺激消费是很多经济学家的呼声。事实上,各级政府都在争先恐后地实施落实,春节假期过后,上海、广东、浙江、安徽等地纷纷召开“新春第一会”,部署全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江苏、辽宁等地接连发布重磅文件聚焦稳增长、促改革、纾困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加油鼓气、提振信心。发放各种消费券、举办各类集市活动、出台各项政策补贴等等。但感知度如何,尚未可知。
来自生产制造业的王经理在熬过三年的困顿时光后,终于可以带着家人回家过年了。临行前,他带着家人去了宁波几个大型的商场,看到商超中琳琅满目的各种服饰、礼品和食品,他和家人却激不起一点购买的欲望,就连随行的9岁女儿都对新衣服、零食和礼物没有任何想法。
事实上,我们的消费力严重下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居民自有资产缩水,造成消费信心严重下降。一方面表现为实际收入减少,疫情造成全球供应链受阻,经济活力不足,部分行业停滞,居民收入锐减;一方面表现为全球通胀造成消费信心严重下降。
二是全球市场消费萎缩,加剧我国产能过剩。我国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早在十年前就有显现,但由于全球市场消费活力强劲,加速中国制造的规模化发展,近年来欧美消费市场的萎缩,使得对中国制造的全球化消费拉动力大大减弱。
三是疫情及经济调控政策,造成消费的“蝴蝶反应”。如房地产的调控加剧钢筋、水泥、家具家电及纺织行业等的产能过剩,更为可怕的是不平衡的产能过剩,有兴趣的研究者可以去特色产业集聚区进行深入调研下,就不会再鼓吹什么“扫地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