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顶部
  • 0574-87816977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专家观点 | 经济活动的空间区域占用形态及其分布规律分析

江厦智库    观点    专家观点 | 经济活动的空间区域占用形态及其分布规律分析

一切人类经济社会活动都要落实在地表空间区域上,其具体的占用行为有且只有符合数理分析原理的“点线面”三种基本形态,而且这三种基本占用形态,各自遵循着不同的区位分布论原理,在空间区域上分别形成了“点状”的城乡居民点体系(居民点区位分布伦)、“线状”的空间立体交通网络体系(交通线路区位分布论)和“面状”的农矿业和生态用地分布体系(包括农业区位分布论、矿业资源与技术分布决定论以及自然生态分布论)。此文的基本内容就是深入分析和论述经济活动占用空间区域的基本形态,并全面分析各形态在空间区域上的分布规律。

 

经济活动对地表空间区域资源占用形态与分布分析

从理论上讲,在数理分析中任何平面空间都可以而且只能分解为“点线面”三种基本形态要素(如果是立体空间还可以加上一个“体”字,地球表面地上空间和地下空间可以用“体”来分析,为简便起见,这里暂不考虑地上和地下空间,除特别之处外),人类经济活动在地表空间的占用行为和方式分析,与这一数理分析中基本分析方法一般原理高度契合,给相关分析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且,经济活动在空间区域上的分布规律(包括区位条件要求和区域组合规律),也需要以“点线面”三种形态要素来加以分析。

事实上,经济活动的地表空间区域资源占用行为和分布,可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方面及其供需共同相互作用等方面来分析。从需求侧看,经济活动本身具有以下诸多特点:人类居住生活具有群居性(包括各类城乡居民点或人类聚落)、农业生产在块状的耕地草原林地水面上展开、矿业点状分散分布、制造业集中分布并与居民点结合、生态土地连片分布、以及连接各城乡居民点的交通线路则为现状分布(城镇内部交通线路主要是建筑物之间的连接,多为网格状分布)等等。从供给侧看,国土空间区域提供了平原、盆地、丘陵、山地和高原等五大地形地貌土地资源,可以提供和满足人类活动对各类国土空间区域资源的要求。

从需求侧和供给侧相互适应和结合来看,各类经济活动对地表空间区域占用与分布的要求也各有不同。例如,人类居住生活用地、制造业生产用地和商贸用地等主要是聚集和组合在一起布局,形成“点”状的结构和功能复杂的城乡居民点体系,这类占用被称为城乡建设用地,大约占全球陆地地表空间的3%左右,是地表空间区域最集约的利用形式,其在地表空间适宜的分布区域为温带和亚热带、海拔1000米以下的平原丘陵盆地、以及沿海200公里的地区。而交通线路(包括不占地表空间区域的航空线路和城乡居民点内部的连接各建筑物之间的交通道路)、通信网络(无线电信号有空间全覆盖特点,但其传播仍然是点对点的线性转播)和管道运输等,对地表空间区域占用均为“线”状结构和形式,其占用的地表空间区域面积仅为0.5%左右,其分布特点为地表陆地和海洋空间上的任何人类可以活动的地区,但主要分布地区则与城乡居民点分布基本一致。至于农业用地(矿业用地比较特殊,为“点”状分散式用地,可在任何地表空间区域上出现)和生态用地均为“面”状地表空间区域,农业用地的分布(一定程度上的矿业用地)决定着城乡居民点用地的分布,两者几乎紧密分布在一起,主要分布空间也是一致的,而生态用地包括未利用土地,分布在所有陆地地表空间区域上(也包括部分海洋空间)。

由此,人类经济活动占用地表空间区域就形成了“点线面”结构体系,并且这个“点线面”空间结构还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演变和发展而不断变化升级和优化。众所周知,人类经济活动经过了原始的渔猎时期、农业革命时期(包括原始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农业三个阶段)、工业革命时期(包括机械化、电气化和电子化三个阶段)和现在的信息化时期(包括语言文字化、印刷书籍化、电子数字信息化和未来人工智能化时期)的演变和发展,其占用地表空间区域的“点线面”结构与分布也随之发生着演变和发展,并最终将形成符合现代市场经济所要求的顶层设计模式。

此外,经济活动的“点线面”占用空间区域的分布和分工特点也不同。(下期将详细论述,敬请关注!)

2022年4月15日 10:14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