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顶部
  • 0574-87816977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课题研究 | 优化人才适配度 提升人才“软环境”和“硬环境”

江厦智库    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 | 优化人才适配度 提升人才“软环境”和“硬环境”

3月7日,海曙区科技局和江厦智库(宁波)经济研究院联合发布的《海曙区科技人才引进项目白皮书》获得专家组评审通过。评审专家分别为宁波市科技局原副局长何晓南、宁波诺丁汉大学国际人才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冯安伟、宁波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人才所所长王明荣、宁波工程学院电信学院副院长安鹏、杭州师范大学教授高鹏。海曙区科技局副局长崔川良参加评审会。

江厦智库经济研究院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构建专家合伙人模式,通过科技十四五规划、科技人才效能评估、科技引领指数、产业研究院建设等一系列课题研究,以及举办10多场关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甬江论坛,聚集了一大批科技方面的专家。此次受海曙区科技局委托编写《海曙区科技人才引进项目白皮书》,江厦智库(宁波)经济研究院深入企业和科技人才团队,开展多轮线上线下调研走访,并组织专家交流研讨,充分摸底海曙区科技引进人才团队实际开展情况,立足海曙区科技人才引进的短板和科技人才落地的实际困难,聚焦人才适配度,助力海曙区科技土壤“软环境”和“硬环境”提升。

 

江厦智库(宁波)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魏玉祺总结了江厦智库(宁波)经济研究院近些年在科技研究方面的努力,并介绍了本次课题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他提出宁波作为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的城市,科技人才团队对宁波市场情况不够了解的情况非常普遍,很多外籍专家文化差异很大,往往“水土不服”,只有做好科技人才团队和市场间的“粘合剂”,才能使科技人才团队更好融入宁波发挥更大效能。

课题评审组组长宁波工程学院副院长安鹏充分肯定了课题的内容深度和研究意义,他立足实际经验提出,在人才“硬环境”中宁波已经具备场地和政策的优势,但在产业启动的硬件/软件启动平台的搭建上仍有欠缺;在人才“软环境”里,宁波对基础应用型人才的培育有待加强,对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不足,加大了科技人才团队本土化转变的难度,同时也应强化人才圈层和人才内推相关制度的建立,提升引才效率。

宁波市科技局原副局长何晓南深耕科技相关工作多年,他提出,海曙区作为具有产业和市场双重优势,“人流、物流、信息流”三流汇集的枢纽区域,应建好创业创新平台和人才交流平台两大平台,建立起科技领军人才联络、信息互通制度,聚焦院士中心和生产服务业等核心加大投入,创建宁波市科创高地。

宁波诺丁汉大学国际人才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冯安伟提出,在人才引进和落地的过程中,“育”和“留”尤其关键,首先应对人才引进有长期的应用型化的观念和规划,不仅关注研发更要关注知识转化的途径和方式,同时在交通、医疗、教育等多方面为人才提供生活“软环境”,定期组织研讨,推进科技项目合作。

杭州师范大学科研处处长高鹏充分肯定了课题研究的专业程度,他提出,宁波作为全国一流的科技强市,而海曙区又是宁波的科技核心区域,应将眼光放更长远,对标更大的平台,争创浙江乃至长三角科技的引才的头部强区。

评审研讨会最后,海曙区科技局副局长崔川良总结了评审研讨会,他代表海曙区科技局肯定了课题研究的有效性和感谢了各位评审专家的宝贵建议,他表示海曙区作为集交通区位优势,商贸和工业兼具的产业优势和大市场平台优势的科创核心区,将聚焦人才与本土环境的适配性,建立孵化和交流平台,充分发挥科技服务机构尤其是科技经纪人的作用,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服务水平,提升海曙区科技“硬环境”和“软环境”。

2022年4月2日 13:58
浏览量:0